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制造业:景气2017》系列报道之企业走访
文剑平通俗解释道,“以往的碧水源就像一家治水环境疾病的专科医院,通过并购公司可以丰富产业链成为一家环境产业里的‘三甲医院’,能综合参与综合生态环境的治理,包括固废、危废以及照明节能、生态工程建设等。”
“2017年是环保政策大年,市场非常火,但越火竞争也就越激烈。”近日,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过程中这样说道。
文剑平对行业盛传的万亿环保盛宴,表达出一种谨慎乐观。对于碧水源半年来频繁的并购,他解释:“当公司高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作为掌舵人就要更加懂得居安思危,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
上半年净利大增97%
碧水源(300070.sz)是国内环保领域的水务龙头企业,通过运用膜技术治理水环境、开发新水源、保障饮水安全,业务领域已涵盖水务全产业链。
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文剑平于1962年出生于湖南,处于“知天命”的盛年。因属虎,文剑平喜欢虎的胆识和气魄,也欣赏虎的孤傲和刚烈。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碧水源大厦一层,文剑平的办公室内就摆着一只2米长、1米高的木雕老虎,看上去矫健有力。从这也能些许感受到曾经创业板首富的气场和野心。
2001年,留学归国的文剑平用104万起家创办碧水源,希望用自主研发的膜技术解决中国“水少、水脏、饮水不安全”问题。2010年,碧水源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此后股价持续攀升,文剑平身家一度超过65亿成为当年创业板首富。
“我们这么多年,就是靠四个膜打天下。”文剑平在采访中向21世纪经济报道强调,治理中国水环境污染的“病症”,膜技术不是唯一、却是必不可少的药。
文剑平所说的四个膜,是碧水源具有行业技术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滤膜(mf)、超滤膜(uf)、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df)和反渗透膜(ro)这四种水处理膜产品。在碧水源位于怀柔的膜技术创新产业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参观了这些膜材料与膜设备的生产制造车间。
据碧水源膜技术创新产业园总经理陈关介绍,该基地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碧水源与清华大学联合设立的“膜技术研发中心”与生产车间比邻而居。“该研发中心有20多名博士、200多名硕士,还有院士工作站及两名进站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及5名在站博士后。”他表示。
据悉,碧水源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3亿元。
在膜生产车间,随着自主设计研发的悬浮烘干和自动换卷设备等一套新生产设备的投入使用,生产效率大为提升,使mf膜和uf膜的年产能达到1000万㎡,df膜和ro膜年产能达到600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财报发现,2011年至2016年,碧水源的年营业收入从10.26亿不断扩大到88.96亿,增长7倍多;净利润也从3.45亿增长至18.5亿,同比增长近5倍。
今年上半年,碧水源营收28.95亿元,同比增长23.34%;实现归属股东的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增长97.73%。
不仅如此,公司上半年新签的epc订单共计112亿元,ppp订单近147亿元。而去年全年签订epc、ppp订单分别为140亿、195亿元,今年全年碧水源业绩同比大涨将是大概率事件。
随着市场份额扩大,碧水源的膜产品需求也日益增大。文剑平透露,为了进一步夯实水务优势,碧水源也不断在国内筹建布局多个分中心,包括华南、中原、西北等区域。其中,位于天津的膜厂最快有望于今年底前建成投产。
并购丰富产业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碧水源半年报时发现,其6月初完成并购的良业环境为中报贡献了在城市光环境照明板块近1.4亿的营收,其中净利润达0.52亿,毛利率高达48.84%。
事实上,除了主业做城市节能照明的良业环境,碧水源上半年还斥资7500万元现金完成了对冀环公司、定州京城环保两家企业的并购。借此碧水源获得了危废资质,进一步向大环保平台进军。
对上半年频频大手笔并购,文剑平通俗解释道,“一未来果树总得多长几个树枝才能结下更多果实。以往的碧水源就像一家治水环境疾病的专科医院,通过并购公司可以丰富产业链成为一家环境产业里的‘三甲医院’,能综合参与综合生态环境的治理,包括固废、危废以及照明节能、生态工程建设等。”
在文剑平看来,碧水源要并购的标的,必须是环保相关领域的龙头或者是在京津冀等区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样整合之后可以使各业务板块发挥协同效应。“比如洱海、滇池的综合治理,不仅需要治理水污染,治理好的景区湿地同样需要照明节能。”
“下半年我们依然有并购意向,还是环保这个领域内我们专注擅长的领域。”文剑平称:“一家公司在高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作为掌舵人就要不断为公司寻找新的增长点。”
随着环保“水十条”的出台及今年《水污染防治法》完成修订,环保产业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在被业内估算高达数万亿的市场蛋糕诱惑下,越来越多国企、央企介入其中。文剑平在采访中也坦承,“市场蛋糕越大,竞争也就越激烈。”
近2年来,垃圾焚烧及污水处理领域不断发生低价竞争现象。但文剑平对低价竞争甚至来自于国企、央企的竞争并不担心,“相对于碧水源这样的研发制造和工程服务一体化企业,那些缺乏技术优势和服务经验的企业并没有优势。”
文剑平把环保产业里的ppp比喻为一场婚姻,“好的ppp婚姻应该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结合,地方政府是‘高富帅’,‘白富美’则是经营公开透明(白)、资金实力雄厚(富)、技术过硬(美)的专业企业。”
显然,他认为碧水源就是这种“白富美”。“任何行业都有低价竞争,但毕竟是少数现象,我们会对市场竞争保持从容淡定,对ppp项目有一套判断标准,也有信心能靠技术优势拿下这些好项目。”
文剑平在采访中还对雄安新区白洋淀地区等水环境治理项目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和信心。“白洋淀周边水环境治理标准目前尚未出台,但我相信碧水源在雄安新区水环境治理方面将拥有极大优势和市场机遇。”
2017年是环保政策大年。今年7月,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也于近期开始征求意见。今年还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落地实施、完成阶段目标的关键之年。根据 “水十条”规定,“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在2017第十五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引用估算数据称,要完成“水十条”目标,全社会投资大概在4.6万亿左右;“水十条”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将带动环保产业产出增长约1.9万亿,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间接带动环保产业产出增加5063.4亿元。
e20环境平台合伙人、北大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助理肖琼表示,近期释放的黑臭水体治理市场空间预计超过两万亿元,且在2017年左右达到峰值。其中一半以上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相关。